面对来势汹汹的滴滴加杠杆最安全的证券公司加杠杆最安全的证券公司,Uber 想要夺回中国用户只能进行本地化。
时隔十年,微信与 Uber 迎来了一次迟到的和解。近日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Uber 官方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用户可以直接在微信里用 Uber 小程序打车,并且操作界面为中文,无需下载额外的应用、也不用绑定国际银行卡,即可直接使用微信支付来付款,解锁便捷的境外出行体验。
"将 Uber 无缝接入微信,我们正在让中国用户在境外出行的每一步都更加便捷",Uber 网约车业务负责人 Pradeep Parameswaran 这样说到。由于国内游客在境外使用相关服务时常面临打车难、支付繁、沟通累的困境,Uber 与微信携手通过小程序实现相关服务与用户日常使用习惯的无缝连接,以打通出境游的"最后三公里"。
据悉,Uber 的微信小程序会自动适配中文界面,并支持本地化的中文检索,行程还可实时同步给微信好友。根据官方公布的相关信息显示,Uber 的微信小程序将率先在中国香港和日本提供服务,并将于未来数月内扩展至美国、英国、法国,以及澳洲等 9 个境外热门目的地。
如果是上网没多久的朋友,可能会认为 Uber 和微信的合作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只要经历过当年网约车大战的人,显然都会用"冰释前嫌"来形容这一次双方的合作。因为 Uber 与微信在十年的互相攻讦,可不是当下美团、京东、淘宝闪购围绕外卖进行的旁敲侧击、阴阳怪气,两者之间的关系当时相当于是撕破脸了。
十年前,国内网约车市场上演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烧钱大战",滴滴与 Uber 这两大巨头在淡马锡、贝莱德、高瓴资本、苹果、腾讯、软银、百度等一众巨头的支持下,以数十亿美元的真金白银为筹码,放出了国内互联网史上最为璀璨的"烟花",也顺便让大伙享受到了一把低成本出行的体验。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战中,除了朴实无华的砸钱,滴滴与 Uber 两大阵营的盘外招更是一点也不少。例如在 2015 年 7 月 16 日,当不少用户正准备薅 Uber 的羊毛时,赫然发现微信朋友圈无法显示和搜索到带有" Uber "的链接分享,从而导致他们没法接收到来自 Uber 的优惠活动。
一天后,微信相关负责人透露了 Uber 关键词被屏蔽的原因,"从产品这边了解到是因为我们系统抖动,导致误拦,现在已经在逐步恢复中。"
紧接着 Uber 方面发布声明称,微信早就出现了" Uber "字段被屏蔽的现象,沟通后腾讯方面称系"系统抖动"所致,但这场"系统抖动"已持续 3 个月之久。并且早在 2015 年 3 月," Uber 中国"、" Uber 招聘"等公众号就因"诱导分享"被封,所以 Uber 方面希望腾讯早日排除"抖动"。
微信相关负责人口中的"系统抖动"(Thrashing)指的是分布式系统数据同步的差异,从而造成系统表现出来的不一致状态。简单来说,就是微信因为数据同步和更新的问题,导致服务器不同节点的版本不一样,进而使得用户无法搜索到 Uber。但对于腾讯这样的巨头而言,3 个月都无法排除的系统抖动,Uber 是在明牌质疑他们的技术实力。
如果说 2015 年夏季这场 Uber 被微信屏蔽是被技术因素波及,那么同年 12 月 Uber 再次被屏蔽可就不是技术问题了。当时,Uber 在国内 21 个城市的公众号悉数"阵亡",微信方面给出的理由,是"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已被永久封禁。"
为什么彼时 Uber 会被微信针对呢?当初抖音被微信以"诱导分享"为名禁止分享链接,盖因抖音与腾讯的短视频平台微视是直接竞争对手,而共享出行领域的 Uber 和腾讯则是间接的敌人。Uber 竞争对手滴滴背后有着腾讯的身影,在滴滴当初上市时披露的文件中显示,腾讯直接持有其 6.4% 股份,在机构投资者中仅位列软银和 Uber 之后、排在第三。
后面的故事大家就不陌生了,一年后 Uber 黯然退出中国市场,优步中国则被滴滴合并。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十年后,Uber 与微信又能"相逢一笑泯恩仇"呢?其实这是因为 2107 年 Uber 管理层进行了一次大换血,包括创始人兼 CEO 特拉维斯 · 卡兰尼克在内的数位高管相继离职,现在掌管 Uber 的达拉 · 科斯罗萨西是该公司退出中国市场后上位的。
但即便没有所谓的历史包袱,深耕国内市场的微信与扎根海外的 Uber 应该也是陌生人,真正促成双方走到一起的其实还是滴滴。今年年初曾有报道显示,滴滴方面正在海外市场推进聚合出行服务,其通过开放接入运力服务方以及滴滴国际业务来聚合分发订单,让国内用户在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柬埔寨和越南 8 个国家,也能使用滴滴 App 打到 Grab、 Kakao T 等当地的网约车。
有消息人士透露,滴滴的海外网约车业务已经盈利,且日均单量近千万。不难发现,积极出海的滴滴已经开始威胁到 Uber 在海外的利益。
那么,滴滴出海是如何站稳脚跟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是他们乘上了国内游客跨境游的快车。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在 2024 年年初发布的《中国出境旅游年度发展报告》估测,2024 年中国出国旅游人次将达到 1.3 亿。
作为一家国内的互联网企业,滴滴自然更懂得国人的痛点。比如在今年五一假期,滴滴推出的海外包车服务,核心卖点就是提供"中文界面 + 中文司机"的无缝出行体验,用户无需绑卡或计算汇率,可直接通过微信支付预付车费。这一套"免下载、免注册、母语服务"的组合拳,直接就从 Uber 手中抢来了中国游客的订单。
面对来势汹汹的滴滴,Uber 想要夺回中国用户的订单就只能进行本地化,并寻求与微信的合作来提供更契合国内游客偏好的服务。
兴泊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